秋季天氣變化大,養殖需要注意的問題
9月份以來,大部分區域的白天時段依然持續高溫,但晝夜溫差開始增大,偶爾有涼風吹來,若雞舍處理問題不夠細致,畜禽舍的內環境變化大成為畜禽爆發疾病的前提條件。養殖各環節要以保障家禽體質為中心,秋季氣候的特點對管理和疾病控制上提出新的要求。
一、精細化飼喂,預防消化道疾病。
要保障飼料質量,育雛開始少打料,工人在撒料時要少撒勤撒,刺激食欲,降低霉菌污染。還有中午高溫時段,降料塔蓋打開防變質;提前關注雞群糞便、飲水采食,考察雞體的消化機能狀況等。提升體質方面,2周末左右,飲水使用三合一,可以降低霉菌毒素對雞體傷害,為后期增料增重打好基礎;提前防治肉雞腺胃炎和各種腸道病。
二、在控制溫差的前提下脫溫,不影響后期增重。
秋季處于氣溫交替變化階段,氣溫依然很高但不平穩,有的雞舍不敢大膽采取降溫操作,前中期溫度高,雞生長緩慢。北方處暑之后晝夜溫差增大,肉雞中后期要盡量縮小晝夜溫差。夜間下半夜溫度較低,預防雞受涼可提高設定溫度0.3-0.8℃。不能因晝夜溫差大,而太過保守不敢降溫,后期溫度降不下來影響增重。針對晝夜溫差大減少雞體應激,降溫可采取“前快、中慢、后快”的辦法,比如:育雛35度,7天防疫30.5度,2周末降到29度,3周末28度,21-28天降0.5度,到27.5度,之后降到22-24度,以雞體狀況和天氣來控溫,不要求每天固定降溫多少,維持降溫進度。
三、溫度驟降的通風調控,避免發生感冒。
在溫度急劇降低或在夜晚降溫時,要以維持舍溫水平、保障最低通風為標準,開啟最小通風模式,不讓雞群遭受過大的冷應激。只要適當的高于雞群所需的最小通風量、保證氧氣量的供給,雞群就不會出現缺氧的情況。注意濕簾與鍋爐操作銜接。上午要將濕簾盡早打開,充分發揮濕簾的降溫作用,將溫度控制在較低水平而不上升。到了下午,要提前將暖風爐準備好且在溫度降至供溫溫度之前啟動鍋爐,避免溫度波動幅度過大。
四、避免出現多重應激,降低秋季病毒病風險。
秋季晝夜溫差拉大,高溫時段持續時間短,白天干燥,晚上濕度大,這對通風管理和維護雞體質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降低多重疊應激風險,如:更換料號、新城疫二免、擴群操作,還有雞體生理性變化等在一時段上重疊,多重應激都會導致雞體適應力與防御力下降導致秋季家禽病毒病發生。在面臨應激和氣候變化階段使用提高免疫力且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增免素或清瘟解毒口服液,增料,抗病毒,增強體質。如果因溫差大引起的感冒或鼻炎,請及時用藥治療。